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這樣的場景:去做足部檢查,工作人員讓你站上一個儀器,說要“測腳”,結果你卻根本搞不清,是足底掃描?還是足底壓力?甚至一度以為是同一個東西。
其實它們根本不是一回事。
今天我們就來講清楚:足底掃描儀和足底壓力板到底有什么不同?又該在什么時候用?
一、足底掃描儀:看的是“形”,關鍵在激光掃描
足底掃描儀,顧名思義,是通過激光三維掃描技術,對腳部進行立體建模與結構分析的設備。
當你把腳放在掃描儀上,激光會以毫米級精度快速掃描腳底和足弓,生成一張高清的三維腳型圖。它能精確測出:
腳長、腳寬、腳高
拇趾外翻角度、足弓高度
腳跟傾斜度
左右腳對稱性差異
這種“看得見的結構數(shù)據(jù)”,常用于定制矯形鞋墊、功能鞋、足部康復輔助工具等。
重點來了:激光掃描具備非接觸、高精度、成像快的特點,特別適合足部結構分析和建模。
它不需要你走動,幾秒鐘即可完成一次完整掃描。
適合人群:兒童足型發(fā)育分析者、定制鞋墊需求者、腳部畸形或疼痛人群、足病康復患者。
二、足底壓力板:測的是“力”,核心是動態(tài)受力分布
相比之下,足底壓力板更像一個“高科技地墊”,上面布滿了上千個微型感應器。當你站上去、走上去的時候,它可以實時記錄你腳底每個部位的受力強度和重心變化。
它能測什么?
靜態(tài)站姿受力分布
步態(tài)周期、步伐節(jié)奏
重心左右偏移
動態(tài)足弓變化軌跡
是否存在異常姿勢(如外八字、跛行等)
壓力板可以幫助評估你是如何用腳走路的,而不是腳的結構本身。
適合人群:運動員、康復患者、跌倒風險評估者、平衡能力差的人群。
三、它們不是競爭關系,而是“黃金搭檔”
一句話總結區(qū)別:
足底掃描儀看“形”,擅長捕捉足部結構的靜態(tài)精度;
足底壓力板看“動”,揭示步態(tài)與壓力的實時變化。
在科學的足部健康評估中,這兩者往往是配合使用的。比如:
想定制鞋墊?你需要激光掃描儀來捕捉足弓形狀,也需要壓力板來判斷哪一側受力異常。
運動訓練需要優(yōu)化跑姿?壓力板給你數(shù)據(jù),掃描儀幫你定制對應的支撐設備。